close
慈悲其實是看不見的!文章引自:http://blog.yam.com/lionel/article/7677668
慈悲發自內心,不能也不會刻意做給別人看。我們通常是看不到慈悲,但如果有一點真誠的心可以經由感受發現慈悲。
這些年很謝謝朋友的引領,得以親進一位無相的上師。這位法王級的上師很少穿法衣、道袍,是位受過西醫教育,領有執照的醫師。他有中醫傳承又精研另類療法,舉凡同類療法、能量醫療或水醫學都有非凡的造詣。每天晚上八點半固定坐在不像診所、也不似道場、又不是客廳的長桌前,等待求診的病人,近乎全年無休。他當然沒有穿醫師的白袍,當然也不會穿喇嘛的法衣,但經常穿著弟子送的運動T桖,即使寒冬亦不例行。他的坐椅不是高背皮質的總裁椅,上師與病人或弟子一樣,都坐著塑膠圓凳。

上師看病也不像一般診所或醫院門診的方式,與其說是看病不如說是聊天或家教上課。經常求診者、弟子或訪客圍坐在一張長型會議桌前,聽上師説理、解惑,他更容許發問或表達己見。甚至他會靜靜的聆聽訪客長篇大論的發表意見,即便缪論充斥也很少當面斥責,但如果是弟子的錯誤見解,他就會直接訓斥,給予當頭棒喝。
長桌上有個茶盤,弟子會泡茶待客兼服伺上師,也擺了一些上師調製的幾種非藥水的「藥」或噴液,例如:捷足液、中氣、黃金玉泉等,供弟子或病人隨手拿來塗抹或服食或噴用。他背後的牆腳下放一些自己研發的蜂蜜酒或酵素,也有用來泡松子青的白蘭地等,都是準備待客之用。上師其實不喜歡喝酒,但是因為有嗜酒的訪客與弟子,但他還是會陪著淺酌助興。
上師不蓋大廟,有一片有陡峭岩壁的山林,曾有人開價數十億,想開發像拉薩布達拉宮那種沿著岩壁建造的大寺廟,建築商都將彩色示意圖印成明信片了。但他秉持佛陀從皇宮走向森林的精神,婉拒這種從森林走向皇宮的行逕。他犧牲可以享受繁華富貴的機會,拒絕可以讓信眾簇擁的風光。因為這份堅持,他為現代的年輕世代,保存了一個可以學習佛陀苦行實修的金剛叢林道場。
為了不讓弟子多一份約束,他也不傳「上師相應法」,但上師無我、無為、無執、無位也無相的傳衍法脈,反而讓追隨的弟子得以自在的領受上師的教誨,自然的修行。他不接受供養卻常請我們吃飯,上師對弟子真正是以眾生平等相待,我們對他只有亦師亦友的尊敬。上個禮拜天同學聽完大師兄「頑石點頭」的說法後,大家稍事整理道場,然後大夥結伴吃飯去,結果還是上師買單。
吃過飯後有的唱卡拉OK,有的圍在一個大水缸改裝的火爐旁,感受炭火的溫暖。上師到餐廳外爬樹採了一些時鐘果以後,也加入圍爐「火供」與大家一邊吃上師摘的水果,一邊談天說地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,卻沒有準備回去的跡象。不是下午還要除草整理五方佛壇前的道路嗎?怎麼還不走?不是弟子留連唱歌,也不是上師談性正濃,捨不得離去。原來是早上幫忙上師載運一些文物傢俱的先生,午餐時喝醉了,餐廳老闆安置他睡覺去。上師要等他醒來才回家。
大家就難得利用週日的午後,與上師在山間的小餐廳唱歌聊天同樂。也許有人認為大家在打發等待時間的無聊,其實我們在火供聽上師傳法。一般對講經說法都有一種刻板印像,總認為一定要有一位法師正襟危坐,高高在上的盤坐講堂之上,才算俱足說法演義的規矩。我們都知道佛陀拈花微笑的故事,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敞開胸懷,用心體察,上師一舉手一投足未嘗不是在傳遞信息。上師圍坐火爐說說笑笑,有的人可能哈哈一笑,有的人也許法喜充滿,多所感應,甚至悟出法理,其實在陰冷冬日的季節裡,這是一場難得的法會。
時間好像在彈指間飛逝,一下子就黃昏了,冬天的山區晚的快,很快就夜幕低垂,又到了晚飯時間。老伯伯還沒有醒來,餐廳老闆又熱心張羅晚餐的菜色。原想中餐吃到三點,回家可以不必準備晚飯,簡單喝點飲料就夠了。可是最近有些同學的拙火已經升起,容易饑餓,上師仍然點了豐盛的晚餐,補充弟子的資糧。喚醒老伯請他上桌吃飯,但一口熱茶還沒有下肚,就連同中午吃的一起吐了出來。酒醉嘔吐沒有胃口,只好讓老伯坐在一旁的泡茶區,我們就不客氣的大快朵頤。
吃過飯老師請大師兄載他回道場,還請一師姊備妥塑膠袋與衛生紙隨車伺候。原本老伯與上師同車,但如果沒有另外安排專人照料,萬一中途又嘔吐,確實不方便。
上師這一天給大家的不只是身體上的飽足,也給心靈上的快樂與滿足。上師的慈悲常在他舉手投足間綿綿不絕的輻射給弟子,大到如金剛叢林道場的護持,小到照料一位酒醉的老伯,都是慈悲的示現。
快樂星期天的午後,我「看」到了慈悲!
2007/1/1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蟲蟲的部落格 的頭像
    蟲蟲的部落格

    蟲蟲的部落格

    蟲蟲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